广播台

[襄阳城事] 襄阳深化政校企合作发展新质生产力 用新材料

[复制链接]

88

主题

88

帖子

27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4
发表于 2024-4-18 0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14日,襄阳市举办襄阳·武汉理工大学政校企合作推进会暨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创新论坛,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中高校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作用,打造更多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硬科技”。
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祺扬在论坛上指出,面向新材料产业,深入推进政校企合作,要坚持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科技金融支持,坚持弘扬科技创新文化,全力营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
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太晖致辞时指出,此次院士、专家、企业家群英荟萃,学术、技术、产业交融互动,共商政校企合作、“材料+”创新大计,将进一步促进襄阳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是襄阳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蓄势赋能促发展
本次论坛,群星璀璨,大咖云集。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正义、战略科学家苏宝连,国家级人才陈云飞、郭团、胡侨丹,企业专家郭翔分别作主题报告。
傅正义以《高性能陶瓷材料技术与交叉创新》为题,分享了陶瓷新材料、新制备技术等最新研究成果。苏宝连以《创造新质生产力的孔科学与工程》为题,分享了多孔材料的发展历史、现状、未来前景以及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陈云飞、郭团、胡侨丹分别介绍了声子摩擦、电池原位光纤传感、先进材料凝固过程的同步辐射原位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材料+机械”“材料+交通”“材料+信息”“材料+生物能源”四个学科交叉分论坛上,40余场学术报告会,与会专家教授、青年学者、企业代表、研究生围绕主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习德成表示,此次论坛内容丰富、含金量高,充分结合了襄阳市产业企业布局和学校学科优势,紧紧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点,对于夯实襄阳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基础,具有深远意义。
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以高校为主导,源头创新的拔尖人才不足,与企业需求相脱节,人才培养自主能力短板仍然突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积极布局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助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人才,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蓄势赋能。
“此次论坛将是示范区建设一个重要节点,未来将以优势学科为引领,深入推进材料学科与新兴学科、基础学科、优势特色工程学科的协同交叉和深度融合,依托隆中实验室建设,探索学科交叉前沿创新体制机制。”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发洲表示,2024年将从科研团队入驻、研究生专业实践、本科生实习、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扩大师生入园规模,进一步扩大襄阳专项计划研究生招生规模,在现有公布的襄阳专项计划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基础上,2025年力争襄阳专项招生规模达到800人。
科技创新优发展
高校是科技创新突破的重要策源地,而企业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发动机。
此次论坛吸引了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湖北德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等襄阳60多家高新企业,以及襄阳部分高校参加,其中不少企业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郭翔分享了研究所开展校企合作,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武汉理工大学、湖北隆中实验室分别与汉江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襄阳腾龙汽车有限公司、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湖北文理学院等单位举行项目合作和联合研发中心签约仪式。
“与过去单打独斗的校企协同相比,有组织地推动校企精准对接、合作创新更具优势。”市科技局局长陈瑶表示,相较于量大面广的自发式校企合作,有组织的校企合作可以组建跨学科、跨领域、上中下游衔接的攻坚团队,有针对性地解决行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卡脖子”问题和行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对于培育竞争新优势、赢得经济发展主动权具有关键作用。
为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的校企合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孟芳兵现场发布了武汉理工大学全方位支持襄阳示范区和湖北隆中实验室建设发展政策。政策主要体现在支持教师、学生、学院以及襄阳示范区和湖北隆中实验室四个方面,教师在襄工作期间学术成果、科研工作、招生指标均有配套政策,青年教师到襄阳示范区从事教学、科研和实习实践享受补贴,在襄学生有成果认定支持,可申请研究生开放基金项目。
孟芳兵表示,此举将带动更多创新人才扎根襄阳、服务襄阳,推动更多大成果在襄阳转化、更多大团队在襄阳创新创业,助力襄阳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新兴产业快发展
当前,襄阳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为广大科技人才、各类科技企业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广阔舞台,“襄遇未来”大有可为。
近年来,襄阳与武汉理工大学纵深推进校地合作,持续加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共建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湖北隆中实验室,成果丰硕,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去年8月25日,围绕湖北隆中实验室“陶瓷储热/冷技术、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氢能技术、氨氢燃烧技术”等相关科技成果,研发制造储热储冷设备、先进氢能装备、储电装备等各类高端能源装备系统储能装备产业园及新能源项目在南漳签约。
武汉理工大学助力襄阳在东津新区建设新材料科技产业园,规划占地1600亩,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目前一期已建好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具备入驻条件,成功引进了总投资100亿元的20GWh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研发项目。
本届论坛聚焦襄阳6个重点产业和2个产业新赛道,进行深入研讨,旨在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在论坛上,武汉理工大学和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约LCV复杂场景高级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关键技术项目,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由电动化转向智能化的关键时刻,抢占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制高点。
王发洲表示,学校将在襄阳市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维护好131个研究生工作站和256名企业兼职导师,用好已建成的86个科创平台,强化“卡脖子”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研究,为在襄阳的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实践、开展科学研究、解决企业技术需求等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推进“车用高性能铝合金低成本轻量化制造”“大型汽车构件锻造模具机器人电弧增材再制造技术及装备”等项目产业化,利用校友招商方式吸引中国建材集团等企业来襄投资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