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台

[襄阳城事] 《襄阳市古山寨保护条例》3月1日起施行

[复制链接]

102

主题

102

帖子

3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6
发表于 2024-3-1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襄阳市古山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3月1日起施行。《条例》作为全国范围内专门规范古山寨保护的首部地方性法规,意味着我市独有的重要文化资源保护工作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时期。

襄阳古山寨资源丰富,目前在南漳县、保康县等多个县(市、区)分布着数以千计的古山寨,全市登记在册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山寨共68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在全国独一无二。

全国首例《条例》的出台,既为我市古山寨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时代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保护利用、创新发展的挑战。日前,我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条例》实施座谈会,市人大、市文旅局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我市的专家学者、文化爱好者们,进行了一次思维碰撞,共同探讨古山寨保护利用路径。

让古山寨保护有法可依

为什么古山寨亟须地方立法保护?

市人大法工委主任科员刘宇表示,襄阳古山寨始于楚汉,繁荣于明清,是荆楚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较高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价值,属于我市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资源。南漳的古山寨群更是被列为“中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

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山寨共68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在全国独一无二。近年来,我市虽然在古山寨保护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依然存在保护意识不强、人为破坏不断,资金投入不足、修缮维护乏力等问题,亟须通过立法予以解决,从而健全古山寨长效保护机制,实现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

《条例》共25条,围绕古山寨的科学界定、保护职责的科学划分、保护利用措施的细化完善提出新要求,对加强关于古山寨的宣传、鼓励古山寨项目申遗、打击破坏古山寨违法行为等作出具体规定。比如,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古山寨定义尚无定论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界定古山寨的内涵和外延。同时,根据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的要求,结合古山寨保护实际需要,确立“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的保护原则。

“《条例》落实有赖于下一步出台相关实施细则,细化相关规定,增加量化考核标准来规范管理。”湖北文理学院教授崔俊涛呼吁,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实施古山寨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即:把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文物管理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在文物资源基础管理、文物安全长效机制、文物活化利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保护落实。

《条例》出台,既为我市古山寨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时代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创新发展的挑战。襄阳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陈坤表示,保护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迎来新机遇,古山寨保护经费的财政保障得到明确,为宣传襄阳古山寨资源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为社会力量参与古山寨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和依据,为古山寨申遗提供了“又一个必备条件”。

让古山寨“活”起来

专家表示,古山寨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加强古山寨保护利用,推进古山寨资源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对于提升襄阳文化旅游形象,擦亮“襄阳好风日”品牌,促进我市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能起到重要作用。

南漳在古山寨资源的保护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20年11月,南漳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南漳古山寨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组建申遗工作办公室,将古山寨文化推向世界。

“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有古山寨分布,唯有南漳规模最大,众多的古山寨群,引起了考古界、文化界的高度关注。”申遗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庹先沮说,这是一项浩大而又艰巨的工程。据了解,申遗工作办公室自组建以来,深入南漳各地,大力开展古山寨群摸底、勘测、登记造册工作;全县开展以“清理杂草荆棘、维护道路、制止损毁、保护碑刻题记”为主要内容的古山寨保护管理工作;根据古山寨分布规模、文化价值、交通优势,初步形成丘陵、西南、西北三条古山寨群精品旅游路线;县博物馆专门设置古山寨文化展厅,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浓缩复原,在馆内进行集中展示,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古山寨的全貌。

全市古山寨分布广泛,理清家底并不容易。崔俊涛建议,全面完成古山寨文物普查工作,建立全市古山寨文物资源目录和数据库,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共享。

陈坤建议,结合荆楚大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加强重点古山寨的考古工作,对条件具备的,争取纳入荆楚大遗址项目库。加强县(市、区)保护机构和专职人员配备,落实镇、村保护职责,建立保护员、乡镇文化站联络员等制度。在展示利用上,探索景区连线发展、文化遗址公园建设、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研学教育、数字化保护利用等方式,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擦亮“古山寨之乡”品牌。

期盼更多社会力量加入

“荆莽旧筑——山寨”拾穗十八年回顾展曾在市图书馆举办,吸引众多襄阳市民、外地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该展集合了拾穗者成员积累的影像资料、碑刻拓本等,梳理了十八年来社会力量保护文物古迹的历程。“我们策划举办了这次展览,希望进一步宣传襄阳古山寨,提升全民文物保护意识。”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以下简称“拾穗者”)成员邓粮介绍,该展展示襄阳市古山寨52座,图片300多幅,图片、视频一部分由拾穗者成员拍摄,还有一部分由其他文化爱好者拍摄。

多年来,拾穗者成员带着相机、皮尺与干粮,多次踏访南漳、保康、谷城的数十个不同类型的古山寨,拍摄图片万余张,写田野笔记数万字。如今,他们仍在对古山寨的碑刻进行记录、研究。拾穗者成员李秀桦表示,了解古山寨上碑刻的内容,对厘清古山寨沿革,以及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襄阳古山寨仍然有许多未知之谜,而我们探索与发现的脚步也不会停留。”邓粮表示,古山寨保护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这不只是管理部门、专家学者的工作,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每个人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权利和义务。《条例》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等开展古山寨资源调查、研究、传承利用、宣传等活动。

“除了准备将重点古山寨开发成景区之外,我们还要让更多市民了解古山寨的历史文化,让更多村民知晓当地古山寨的故事。”邓粮认为,古山寨是文化遗产,是乡村文脉,不能单纯从开发利用的角度着手开展工作,他期盼更多的专家、爱好者进一步挖掘、整理、宣传古山寨的故事及其内涵,让古山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成为留住乡愁、推动乡村发展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