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台

[襄阳城事] 全市党委(党组)中心组大调研安排部署暨

[复制链接]

125

主题

125

帖子

38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5
发表于 2024-4-10 0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9日,全市党委(党组)中心组大调研安排部署暨“隆中论坛”活动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剑参加活动并讲话。

会上揭晓了2023年党委(党组)中心组大调研优秀成果,谷城县、东津新区、保康县等三个地方交流了基层工作经验探索,市财政局、市委办、市政协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等5家单位代表就优秀调研成果转化进行了宣讲。

陈剑指出,全市党委(党组)中心组“项目建设年”大调研重点选题参考方向已明确,希望大家聚焦中心工作、聚焦服务民生、聚焦以学促干找准切口,以“深、实、细、准、效”的应用性对策性调研助推“项目建设年”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守正创新,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陈剑要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对重大创新观点、创新理论的系统深入解读、深化内化转化,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深化理论学习,加强调查研究,以更加求真务实的态度抓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让来源于鲜活实践的调研成果,走出机关大院,飞入工厂、学校、社区,惠及千家万户,在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中焕发强大生命力,推动真理力量转化为实践伟力,努力打造汉江流域理论研究阐释高地。

以学促干 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安排,勇担“引领、辐射、联结、带动”重大使命,市委宣传部在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开展“实干年”大调研活动,引导党委(党组)中心组聚焦市委、市政府“12345”工作思路,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更好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实际行动。

4月9日上午,全市党委(党组)中心组大调研安排部署暨“隆中论坛”活动举行。会上,谷城县、东津新区、保康县等三个地方交流了基层工作经验探索,市财政局、市委办、市政协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等5家市直单位就优秀调研成果转化进行了宣讲。

突出“四个坚持” 落实“四个注重”

谷城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坚持目标导向,注重整体谋划,提升大调研工作“力度”。谷城县先后制发“攻坚年”“奋进年”“实干年”“项目建设年”大调研活动方案,在调研活动中做到“有课题、有专班、有计划、有成果”“贴近上级决策、贴近中心工作、贴近基层实际”,推动调查研究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靶向发力,提升大调研工作“精度”。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抽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班组了解情况,形成专题调研报告100多篇。2023年底,谷城县“四大家”领导带队赴安徽宁国考察学习,并举行解放思想大讨论,找准“真问题”、收集“金点子”、拓宽“新路子”。

坚持过程导向,注重与时俱进,提升大调研工作“广度”。谷城县“四大家”领导每人每年牵头1至2个课题,以“四不两直”方式每年到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50天。2023年,全县31名县“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先后深入290个村(社区)、195家“四上企业”、147所中小学校、380个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9家景区等摸情况、找问题、提对策。同时,坚持“走出去”学习转化,先后对接“三省六市区”市场监管系统、新疆托克逊县、西宁市大通县等考察团,拓宽调查研究范围,提升大调研工作广度。

坚持结果导向,注重成果转化,提升大调研工作“厚度”。谷城县把调研成果转化成政策文件、领导决策和重大举措,先后制发《谷城县建设工业强县、农业特县、旅游热县、生态美县、健康名县实施方案》《谷城县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等;谷城县委书记、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长黄克立调研文章《湖北谷城:健全治理体系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刊发,“乡贤说事评理团”、“三百促三治”解纷工作法获评全省“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谷城多项经济指标实现连续进位,居中部县域经济百强榜第61位,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坚持“三个聚焦” 提升大调研质效

保康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聚焦“主题主线”,推动学习研讨调研有机融合。一是围绕深化主题教育抓调研,围绕“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幸福保康”等开展专题研讨,形成《以控制成本为核心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一批成果。二是围绕推进“共同缔造”抓调研,邀请“百马宣讲团”在11个乡镇宣讲,形成《打造襄阳版共同缔造示范区研究——以保康县为例》《县域治理中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基于保康县共同缔造的调查》等一批成果。三是围绕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抓调研,邀请专家、教授作专题辅导报告,形成《从淄博烧烤“出圈”看保康文旅产业发展》等一批成果。

聚焦“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大调研科学化水平。一是做好结合文章。结合开展主题教育、“下察解暖”实践活动,调研形成《抓好蔬菜产业链建设 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扩大有效投资 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一批成果。二是强化问题导向。聚焦乡村振兴、旅游康养、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等热点问题,形成《加强山区村医队伍建设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核心景区建设 延长补强康养产业链 打造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一批调研成果。三是坚持以上率下。每名县领导牵头负责一个重大战略调研课题,80多个县直部门参与调研,形成90余篇调研报告,收集400余条群众意见,推动一大批实际问题得到解决。

聚焦“成果转化”,让大调研成为推动发展新动能。一是边检视边解决问题。《强化流域综合治理 守牢流域安全底线》,为流域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等问题“把脉问诊”;《做深做实信访举报数据统计分析及成果运用思考与实践》,对防治基层贪腐问题提出明确措施。二是及时宣传调研成果。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刊播保康走基层、强调研、解难题稿件200余篇。三是强化调研成果运用。对优秀调研报告整理结集,送县委领导决策参考,供全县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借鉴,并向市委宣传部推荐。

关于襄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调研报告

市委办公室理论学习中心组

一、选题:精准选题是调查研究成功的一半

选题是开展调查研究的第一步,好的选题来自于上级“关注点”、市委“聚焦点”、群众“着急点”。

在大力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和全省“下察解暖”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2022年以来全市12345热线群众投诉中,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相关工单达到282件,咨询政策、希望加装及加快进度占比达到44.3%。综合多方面因素,结合襄阳实际,我们最终确定聚焦此专题开展调研。

二、破题:潜到深水才能摸到大鱼

为开展好此项调研,先共同重温毛泽东的经典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本本主义》,从中汲取智慧、学习方法、指导实践。

课题组用了三周时间深入基层一线,耐心、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前往相关市直部门,摸清了总体情况;另一方面,进基层、进社区、进现场,了解群众诉求。

最终将加装电梯的整个闭环概括为:加装电梯工作惠群众,牵头工作“谁来办”;补偿界定无规范,低层意愿“统一难”;思想统一也茫然,加装电梯“找谁办”;高效办成一件事,审批程序“需规范”;补贴资金心心念,反复申报“难兑现”;规范指导有空白,高效推进“有隐患”;成片推进最省钱,具体工作“落实难”七个方面,厘清了我市加装电梯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

三、解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我们广泛查阅资料,借鉴他山之石,深入比较分析,为市委决策提供了4条参谋建议,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高度肯定。

一是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办事流程,强化市级层面统筹引领。

二是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服务指导。建议研究出台我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办理细则或操作指南。

三是进一步加强探索创新,试点连片加装。

四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普及加梯政策。

四、答题:闭环思维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

结合2023年第二批主题教育工作,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黄进亲自领办加装电梯民生实事,明确任务书、路径图、时间表、责任人。

截至2024年1月,全市共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57部,超出年度目标任务的57%,相关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当好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实践与思考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襄阳“引领、辐射、联结、带动”的历史使命,交通部门必须担当起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

一、发展现状

“十四五”以来,襄阳充分发挥“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区位优势,着力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了襄阳公路发展的交通优势。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3.35万公里,等级公路比重、公路密度位居全省前列。路网结构持续优化,管养水平持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短板

路网互联互通有待完善,公路管养品质有待提升,制约公路发展难题有待破解,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三、思考与对策

(一)提升交通联结能力,加强互联互通。一是支撑做强中心城区。建设217省道东津至宜城城区等快速公路。建成302省道樊城至老河口城区、440省道东津至枣阳城区。二是支撑做强辐射带动区。加快实施316国道改建,加快推进302省道老河口至丹江等“硬联通”项目,积极谋划468省道延长线马桥镇至神农架。三是支撑做强协作发展区。谋划310省道延长线等连接南阳的项目;谋划南漳至荆门仙居镇的直联通道,加快241国道等路段达标升级。四是支撑促进汉江流域经济带发展,谋划加密过江通道。加快卧龙至牛首等汉江大桥建设,规划新增庙滩至太平店等跨汉江大桥。

(二)加快升级改造,实现国省干线达标提质。一是推进低等级路段升级改造。持续推进枣阳272省道等现有237公里三、四级省道升级改造。二是推进山区路网通行能力提升。实施467省道等提档升级,全力打通南漳长坪至保康龙坪等山区公路。三是推进现有不达标二级公路达标提质,使其全面达到二级公路标准。

(三)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攻坚项目建设。一是实施项目前期攻坚。谋划新增项目15个163公里。二是实施要素保障攻坚。积极争取用地用林等指标向公路倾斜。三是实施资金筹措攻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等投融资新模式。

(四)公路养护实现提质增效。一是实施国省道路况提升工程。推动养护决策科学化、日常养护精细化、养护工程精准化、路网运行高效化。二是实施公路安全精细化提升工程。对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地质灾害进行处置。三是实施美丽公路创建工程。唱响品牌,形成15条726公里“三纵两横沿江两廊道”的襄阳美丽公路。

坚持“三个突出” 推动大调研见行见效

东津新区(经开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突出政治领航,持之以恒在理论武装上下功夫。一是思想认识再深化。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研工作的系列讲话和重要论述,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二是组织领导再强化。紧扣东津城市新中心工作主线,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全面确定大调研工作“时间表”“流程图”“任务书”。三是统筹推进再细化。形成了“党工委靶向出题、班子成员带头领题、各级党员干部协同破题、上下联动共同解题”的调研工作机制;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党员干部结合本职工作下沉,确保问题发现在一线,方案研究在一线,难题解决在一线;2023年领导班子成员共开展调研200余次,调研基层单位40多家。

突出跟踪问效,持之以恒在成果转化上下功夫。一是在成果论证上动真格。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二是在制度设计上见真章。健全沟通协调机制,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拓宽成果转化运用渠道,推动调查研究从“纸上”落到“地上”。三是在措施完善上出真招。对成果转化运用中遇到的新问题、出现的新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查找不足、改进工作,真正把情况摸清、把对策做优、把问题解决。

突出使命担当,持之以恒在推动发展上下功夫。一是聚焦制约新区发展的关键问题,组织发改、招商、规划、商务等部门开展调研,一起找准症结、破解难题。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中的新型问题,围绕“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开展全面系统调研,调研课题范围覆盖招商引资、完善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等领域。三是聚焦深化改革中的疑难问题,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以实实在在的调研服务实实在在的项目。

从财政收入角度探寻襄阳高质量发展路径

市财政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一、科学谋划,打好调查研究“主动战”

一年来,我们以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形成的《从收入角度探寻襄阳财政高质量发展路径》调研报告,获评“实干年”大调研活动一等奖。

一年来,我们以高质量的调查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通过聚焦财政“紧平衡”共性问题进行调研,已形成一系列预算管理制度和措施,确保财政运行平稳。

一年来,我们以高质量的调查研究营造财政发展升腾气场。50多篇调研成果及信息已被省部级刊物采用,相关调研报告在全市范围内印发学习。

二、聚焦问题,打好难题破解“攻坚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襄阳在财政收入质量上仍存在一定短板。为此,我们从产业发展、税源建设、县域经济、收入征管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有力提高了财政收入质量和增长能力。

调研成果被市领导采纳并落实落地后,取得显著成效。去年,海绵城市、国土绿化等8个国家级试点示范在我市落户;预算绩效、财政金融、会计改革等3项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被财政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单项业务工作多达20余项。

三、有的放矢,打好转化运用“持久战”

我们坚持把调查研究的“问题清单”,转化为真抓实干的“措施清单”,凝聚成实干担当的“成果清单”。

(一)更加注重支柱产业发展,在做大做强做优上下功夫。坚持财政政策引导发展的靶向作用,统筹资金支持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144”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发展。

(二)更加注重财政金融联动,在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率先组建应急纾困基金,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

(三)更加注重重点税源建设,在促进财源扩量提质上下功夫。狠抓财源建设,筑牢收入根基,推动财政收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四)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在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县域经济,形成齐头并进的局面。

(五)更加注重收入征管,在提升治理能力上下功夫。推进数字财税转型,搭建“襄阳财税综合信息平台”,实现财税数据、财源建设、税收分析等资源共享,提高征管质效。

擦亮大美襄阳生态底色 深入推进汉江湿地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市政协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3年,市政协调研组以“擦亮大美襄阳生态底色,推进汉江湿地保护与利用”为主题,开展广泛调研和民主监督。

一、调研背景

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采取交流座谈、现场踏勘、联合调研等方式,了解我市湿地保护与利用现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集思广益,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

二、襄阳市湿地保护与利用情况

调研发现,近年来我市高标准推进湿地公园建设、湿地生态修复、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生态功能得到改善,全市湿地总面积达到155.5万亩,建有国家湿地公园6个、省级湿地公园3个;修复利用稳步推进,打造了月亮湾公园、凤林古渡等一批生态名片;监测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建立湿地监测数据档案;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每年近10万人次参加湿地保护志愿服务。

虽然襄阳在汉江湿地保护与利用方面做出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保护基础比较薄弱等问题。

三、深入推进汉江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建议

调研组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襄阳实际,按照系统治理、科学治理、精准治理的理念,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湿地保护地方立法,尽快出台市级湿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地方配套政策,建立健全联席会议、联巡联查等齐抓共管机制,完善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构筑湿地保护与利用“硬支撑”。

二是明确重点任务。将湿地资源调查、湿地面积总量管控、水污染防治、示范试点创建、湿地修复、目标评价等列为当前重点工作,推进湿地保护利用再上新台阶。

三是坚持合理利用。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目标,发展生态观光、科普教育、养生度假等生态旅游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学习借鉴西溪模式,合理开发利用周边土地,实现城市功能集约化发展,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四是引导全民参与。推进宣教场馆建设,持续开展宣教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听取市民意见建议,努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浓厚氛围。

四、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情况

截至目前,我市已启动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建立湿地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成全市湿地面积落地上图,完成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开展越冬水鸟调查。谋划实施湿地项目,2023年以来,争取中央预算内湿地项目资金8032万元。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湿地保护荆楚样板试点建设单位,是全省6个试点单位之一。

强化党建引领 激发群众参与 全域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市委、市政府把共同缔造摆在2023年26项重点任务之首。2023年我们就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作了调研。

第一部分:试点经验。一是决策共谋突出广泛深入。通过“红色屋场”、七张清单、网络征集、精准到户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二是发展共建突出项目支撑。根据资源禀赋和群众需求,找准发展共建路径,引导群众投工投劳、出资出力。三是建设共管突出规范多元。通过居民公约、积分制管理等,探索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自治共管新模式。四是效果共评突出闭环管理。以群众满意为检验标准,建立全过程、立体式、全闭环的激励保障和监督评价机制。五是成果共享突出精准高效。聚焦“老弱病残”,探索成果共享机制。通过产业发展和利益联结方式,探索更广泛、更可持续的成果共享模式。

第二部分:存在问题。主要是群众参与能力不足、参与渠道不广、参与意愿不强、参与程度不深、群众参与效果不显。

第三部分:对策建议。一是优服务,增强群众参与信心。把提升服务能力作为关键,学会用群众语言交流,以群众思维办事,让下沉事项基层接得住、办得好、成常态。二是重发动,点燃群众参与热情。通过文体活动、评选先进和收集老照片、展示老物件、讲好老故事等,增强群众归属感、向心力。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把精细化、个性化服务送到每一位居民身边。三是强引领,拓展群众参与渠道。供需对接,精准匹配,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有反馈。多元共治,形成合力,推动社会力量从分散游离向聚集协同转变。抓严考核,形成闭环,将评议权交给群众,探索积分“晾晒”评比、兑换奖励机制。四是聚合力,丰富群众参与方法。把共享发展红利与遵守村规民约结合起来,把嵌入市场主体与促进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村级组织实施和群众全程主导结合起来,构建利益联结,力促多方共赢。五是求创新,完善群众参与体系。信息化赋能,搭建与群众全天候、无障碍沟通平台。机制化牵引,通过观摩比武、示范带动、考核倒逼等,分层分类打造更多示范点。系统化升华,形成科学规范的工作和管理流程,让“五共”更有章法、更成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