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台

[健康养生] 雲竹老師講解冬至養生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2

帖子

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6
发表于 2023-12-19 03: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年之中,冬至節氣前陰氣最強。「否極泰來,一陽復始」。從冬至起,陽氣開始生發但非常虛弱,要好好保護它。雲竹老師從四個方面為大家講解冬至養生應該怎麼做,冬至前後「一躲二養三藏四艾灸」補對這次健康一年。
一:躲
1、寒涼愛
冬至前後,人體的陽氣太弱,身體的抵抗力也比較差。要躲著寒涼,外出時一定要戴圍巾,捂好背腹和足底,戴帽子保護頭部,避免風寒的侵襲。
2、暴食
同理,陽氣太弱,無法幫助身體運化過多的食物,又逢年底,聚會增多,要避免暴飲暴食,給腸胃增加消化負擔。
3、大汗方
中醫認為,大量的排汗同時會耗費大量的精氣。
冬季應該順應天時,注意養藏,安靜休養,不宜劇烈的運動或者大量的出汗。雲竹老師建議大家可以早上拍打「八虛」即:肘窩、腋窩、腹股溝、膕窩(集體做法可參考雲竹老師養生課堂教學示範),練習雲竹養生呼吸操,晚上练习洗髓经。
4、是非
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盡量躲是非,避免因為情緒激動而引起的突發疾病。


二:養
1、曬太陽
曬後背補陽氣。
在冬天,要想補充人體的陽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曬太陽。
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補陽的方式是曬背部。
因為背部是人體督脈所在,督脈是人體的陽經,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可以在中午找一個向陽的窗邊,曬曬後背,全身都會很溫暖。
2、搓後腰
腰眼為經脈奇穴。
平時用手掌搓腰眼,可以疏通經脈、強壯腰骨、固益腎經,而且男女都適用,具體的方法:
將雙手搓熱之後,緊按於腰眼處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椎處,每日反復50-100遍。

w2.jpg

三:補

冬至過後是進補的大好時機,俗話說「冬天進補,春天打虎」。雲竹老師根據廣東地區天氣為大家推薦以下進補食材及食療方法。
1、溫補類食物
如雞肉,羊肉,牛肉,鯽魚等,可配枸杞、馬蹄、甘蔗等同煮,具有一定的養陰功效。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
2、平補類食物
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3、滋補類食物
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
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雲竹老師建議: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
吃飯的時候宜少緩,少量多餐,以保證所需營養又不傷脾胃。應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
食宜溫熱、熟飲,多吃堅果類食物,可禦寒、補腎健腦、強心健體。

w3.jpg

雲竹老師推薦冬至養生食療方:
1、補心養陽湯
材料:
羊肉1~2斤(500克~1000克)、黃芪100克、當歸20克、甘蔗2~4節、帶皮生薑2塊、大棗8個(這是一家人喝的量)。
調料(後放):
黃酒1兩(50克),香菜1兩(50克),胡椒粉、鹽、辣椒粉(怕辣可不用)少許。
做法:
① 黃芪、當歸用清水浸泡30分鐘。
②香菜切成末,甘蔗去皮後,縱向剖開,帶皮生薑拍扁。
③鍋內燒開水,將羊肉下鍋煮出血沫,將水倒掉,羊肉沖洗乾淨。
④鍋內重新加水,將全部原料一起下鍋,大火煮開後,放黃酒,轉中火燉1個小時。
⑤放入胡椒粉,關火起鍋。
⑥在湯碗里放入香菜末和少許鹽,將羊肉湯盛入湯碗。
⑦將鍋里的羊肉撈出,切成塊,配鹽和辣椒粉混合做成的蘸料食用。
雲竹老師提醒:
(1)、濕氣重的人可以放十幾粒花椒一起燉;(2)、感冒的人去掉黃芪。

w4.jpg

2、當歸生薑羊肉湯
原料:
當歸2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黃酒、食鹽等調味品各適量。
做法:
① 當歸、生薑洗淨,切片備用。
②羊肉剔去筋膜,切塊,放入開水鍋中祛除血水後撈出。
③當歸、生薑、羊肉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黃酒,大火燒沸後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燉至羊肉熟爛即可。
④加入食鹽等調味品食用。
雲竹老師提醒:
(1)、羊肉可以先用鹽抓下醃制一會再下鍋,肉更易入味。
(2)、在焯水的時候可以在水中加點白米醋,焯水後再繼續烹調,即可去除羊肉羶味。
(3)、也可以在燉鍋里放入幾個乾桔皮,即可去除羊肉羶味。
3、黑豆紅棗豬尾湯
原料:
豬尾巴 適量,黑豆 適量、紅棗適量、料酒1勺、姜2片,鹽適量
做法:
①黑豆屬於高蛋白,低脂肪食物,煲湯前需提前用水浸泡,大概泡1個小時;
②豬尾巴去毛斬成小段,涼水下鍋燒開,放點料酒和薑片,大約煮開3分鐘後,
豬尾巴撇去浮沫撈出來,洗乾淨備用。
③焯水的豬尾,泡發的黑豆,洗好的紅棗和2片薑片放湯鍋中,
加滿清水,蓋上鍋蓋,大火煮開後轉中小火煲一小時;
④此時黑豆已經軟爛,煲好後加入少許鹽攪勻即可享用嘍。

w5.jpg

四:艾灸
艾灸是今年雲竹老師在課堂上特別推薦的保健方法,冬至適合艾灸神闕穴,據說可以祛風除濕、溫通經絡、調和氣血,甚至來年少生病。
時間:在冬至前後4天,再加上冬至這一天,共9天。
方法:把艾條點著以後,以肚臍為中心,熏著肚臍周圍就可以了。不要燙到皮膚,有溫熱的感覺即可。
頻率: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鐘。
除了艾灸神闕穴外還可以艾灸腰部(命門、腎俞、關元俞等)以及三陰交穴。
雲竹老師提示:灸的時候要避風寒,戒生冷和油膩。
剛吃完飯或者空腹不宜,濕熱症、陰虛發熱的不宜,孕婦不能灸。


五:泡腳
雲竹老師課堂上一再講解冬季泡腳的重要性,泡腳可以舒筋活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涼,幫助排除體內濕寒,緩解膝關節疼痛。
泡腳的具體做法:
1、水溫可在40—45度左右
2、泡腳水量沒過三陰交
3、泡腳時間15—20分鐘最佳
雲竹老師建議可使用花椒,生薑,艾草,紅花,伸筋草,羌活,桂枝,獨活,川芎,當歸等中藥煮水泡腳。雲竹老師為大家推薦《漢湯砭石足浴包》是一款不錯的中藥泡腳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