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台

[市乡村振兴局] 【乡村振兴动态】谷城县小墨山村:小小红薯铺就致富路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2

帖子

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6
发表于 2022-12-2 06: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2.jpg

眼下正是红薯成熟的季节,谷城县冷集镇小墨山村村民陈振雨忙着分拣装运采挖好的红薯,喜悦之情洋溢在脸上。

“今年种了20多亩红薯,一亩地能收差不多4000斤,很不错。”陈振雨说,他的红薯品相好,销售不用愁,有人上门来收。

小墨山村地处丘陵地带,是远近闻名的“红薯村”。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该村成立了谷城县兴社种植专业合作社,一门心思发展红薯产业。

“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免费提供种苗和田间管理技术,带动大伙一起科学种植红薯。”该村党支部书记曹仙立说,今年从河南省引进的商12、商19红薯新品种,产量高,出粉率也高,每亩地能增收500元左右。合作社统一回购农户种植的红薯,价格比市场价高20%,目的就是要让农户得到更多实惠。

为了“消化”这些红薯,村里又建起了粉条加工厂,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

加工车间里,机器声轰鸣,搅粉、打粉、下粉、挂粉一气呵成,老师傅周合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红薯粉条,一根根晶莹剔透。

“我们的红薯粉条,没有杂质,口感好,久煮不烂,吃起来非常劲道。”周合文说,目前,他们生产的粉条已经得到顾客认可,订单不断。

当地不少村民趁着农闲季节来到粉条加工厂打工,又能增加一份收入。

“我负责晒粉子、粉条,一天工资一百元。这样还能照顾家里人,非常棒。”村民胡克慧说。

据介绍,加工粉条的时间长达3个多月,能提供十几个就业岗位,发放近10万元的务工费。

如今,小墨山村的红薯产业已形成一条集种植、收购、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良性循环链条,种植规模达到1300亩。

“我们还将扩大种植面积,申请注册自己的商标,统一包装销售,打响墨山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粉条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曹仙立说。

w3.jpg

来源:襄阳日报审核:严俊杰
编辑:王鑫责编:刘明主办:襄阳市乡村振兴局运营:襄阳日报新媒体集团

w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