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台

[健康养生] 最好的养生:远离让你“不舒服”的人

[复制链接]

16

主题

16

帖子

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8
发表于 2023-8-10 00: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
w2.jpg
下方卡片关注“有书”,加⭐星标⭐不迷路


文 | 有书先光 · 主播 | 柠檬

w3.jpg

《小窗幽记》中有一句名言:
“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是说在与人交往中,刚开始认识时的好感,比不上相处久了的不厌倦。

许多人奉之为圭臬,在本就不健康的关系中劝自己忍忍,努力憋着一口气,期待进一步相处的“处之不厌”。

但事实是,这些关系会在人的心里引发层层叠叠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无法在忍耐和等待中消化。

据统计,有近70%的都市人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从而引发抑郁、焦虑到肠胃病等多种疾病,甚至还增加了患癌症的风险。

在不该勉强之处勉强自己,伤神,又伤身。

w4.jpg

情绪,是一道天生的屏障

请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实际上,我们的情绪往往比理智更敏感。

在人的大脑里,控制情绪和引发过敏的是同一套系统(边缘系统);

被触发的不良情绪,也类似一种精神上的“过敏”,跟身体上的过敏异曲同工。

是大脑迅速判断出你的安全性遭到了入侵,在提示你:“快点远离!”

一位插画师曾在网上发了自己创作的美图,评论区一片赞美。

她的一个多年朋友却评论道:
“太好看了,这是你自己做的吗?”


本来心情挺好的插画师,一下子如鲠在喉。

这个朋友乍一看只是不太会说话,也不是很严重的事情。

可问题是她每次一开口,都会让插画师感觉有点难受:

“这事你就别掺和了,毕竟擅长的领域不一样。”

“没想到你都没出过国,竟然还懂这个。”

……


导致她每次只要一见到这位朋友,就会开始焦虑。

碍于情面,她还是忍了下来,跟这个朋友保持着陆陆续续的交往。

直到一次与心理医生的沟通,她才知道:

这位“不会说话”的朋友使用的语言,每一句都是典型的语言暴力。

控制情绪的边缘系统,比理智更敏锐,它迅速地识别出了事件背后的潜藏危机,并给你发出情绪上的警告。

而插画师因为不想破坏多年的关系,一直隐忍着不适,勉强自己接受这些语言暴力。

与此同时,她也忍下了生活中、工作中各种类似的情绪压力。

大大小小的稻草,最终压垮了她的心。

事实证明,那些本就让你有点不舒服的人和关系,假以时日往往也不会越变越好;

反而会更进一步印证:当时的感觉果然没错。

与其按下不安的情绪,像一台机器般强硬地去调试自己;

不如“自私”一点,正视身体给你的信号,把情绪舒适度当成考量关系的一个硬性指标。

w5.jpg

w6.jpg
隐忍的情绪,会“攻击”你的身体

据统计,目前与情绪有关的病已达到200多种。

有句话说:
“情绪是第一免疫力。”


可健康的情绪,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成为一件稀缺的宝物。

重症医师李鸿政曾讲过自己接诊的一个患者的故事。

这个患者是一位身体健壮的壮年男性,因突发心梗入院。

做进一步检查的时候,医生们发现他的“心梗”很奇怪:

虽然有心痛、心电图改变等心梗症状,但他的血管内并没有血栓和狭窄,压根就不是心肌梗死。

就在医生们摸不着头脑的时候,病人的情绪异常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一般的心梗患者都会流露出害怕、惊慌一类的感情,可是这个患者独自坐在诊室,脸上只有平静的麻木。

不禁让人想到一句话:“哀莫大于心死。”

经询问才知道,原来病人的公司最近倒闭了,同时他还经历了一场离婚。

他的“心梗”症状,正是情绪上的悲伤对心脏造成应激,而产生的心肌细胞损伤。

这种病也被叫做“心碎综合征”。

俗话说:
“情志可以医万病,也可以生万病。”


过多、过重的负面情绪,能压垮一个人的神经,也能压垮一个人的身体。

加拿大病理学家汉斯·塞利,对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进行过研究。

他发现,承受着对电击的恐惧、焦虑情绪的实验老鼠,常常出现各种身体病变和免疫力低下的情况。

其实无需诉诸实验,这些症状在我们生活里早就屡见不鲜:

焦虑和紧张情绪常引发胃病;

情绪起伏过大会加重肠道敏感;

憋气、郁闷会催生女性的乳腺结节;

压力太大会让人失眠、掉头发、免疫力差、每逢换季必感冒……

负面情绪,正在促使一系列疾病的滋长,甚至还会使人更容易患上癌症。

情绪对身体造成的损耗,是一种常常被忽略的巨大成本。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的: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和美好的人或事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很多人偏偏不信这个邪,把“顶住压力,逼自己一把”当成是对他人负责,对工作负责。

其实,最负责任的做法,是看见、相信,并妥善地处理这些情绪,以及它们背后隐藏着的现实问题。

w7.jpg

w8.jpg
别用忍受情绪,助长他人的坏心眼

情绪,看不见摸不着,也普遍被认为是可以自行消化的。

“情绪稳定”,越来越成为一种备受追捧的品质。

为避免被打上“矫情”的标签,很多人习惯性地否定自己的情绪,强迫自己做着“应该做”的事情。

他们中,有的被划上大大小小的身心损耗;

还有的,在积重难返中,悄无声息地沉没了。

不久前的6月15日,引起轰动的“包丽案”的主谋牟林翰,终于被判刑。

三年前的4月11日,北大女孩包丽被宣告死亡。

警方在后续调查中,发现她经历了一场来自男友牟林翰的,漫长的精神暴力。

其实关系刚开始时,牟林翰扭曲的价值观就让她感到诧异和隐隐的不适。

但为了挽回这段珍视的感情,包丽主动承担了莫须有的罪名,并表示自己什么都愿意做。

可她万万没想到,接下来牟林翰送上的是更进一步的压迫、打压,和精神控制。

在他高强度的精神暴力折磨下,包丽生志全无,最终服毒自杀。

古话说: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值得的人,从不会让你单方面忍让;

对不值得的人一味忍让,对方只会变本加厉。

最重要的是,任何一段关系,都不会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

“包丽案”的背后,是千千万万在不舒服的关系里,硬逼自己忽视、忍受不良情绪,想要换来平静和幸福的人。

我们可能不会遇到像牟林翰这么极端的案例,但借着别人的善良和包容得寸进尺的人,并不罕见。

宽容是一种美德,但你不一定知道自己的宽容是包容了人,还是纵容了恶魔。

一味否定自己的情绪,做着“应该做”的事情,只会换来无底线的伤害。

让心灵和身体都在日复一日的负荷中,一步步走向泥泞。



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明确社交边界;

对“不舒服”的人和事,哪怕做不到远离,也要认可自己的不良情绪。

人非草木,有着细腻的精神情感。

把自己的情绪前置,并不是自私,而是一种人生智慧。

作家三毛曾说:
“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真正值得交的关系都应该如此,不求浓烈,但求舒服。

点个“在看”,愿你我都有勇气过滤掉那些“不舒服”的人和事,在平日的生活中,懂得尽可能让自己舒服一点。

/ 重要提示 /

微信公众号最新改版,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让大家错过推送。

喜欢有书君的文章,一定记得给我一个星标★【有书】

w9.jpg

w1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